English

“三足乌”求是

1998-08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东汉王充在《论衡·说日》中说:“日中有三足乌。”此“日中神禽”或认为“指日之精”(袁珂《中国神话传说词典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5)。笔者认为,“三足乌”实指“太阳黑子”。

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———肉眼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层———上出现的巨大漩涡状气流,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特征。因温度比周围低1000-2000℃,显得暗淡而得名。黑子形状不很规则,以圆形或椭圆形居多,有时单个出现,有时成对或成群出现。其寿命长短不一,多数出现几天到几十天,短的只有几小时,少数长的能够维持几个月,甚至1.5年。此生彼灭,时多时少,平均周期约为11年。

说“‘三足乌’实指‘太阳黑子’”,是因为———

首先,“三足乌”的“乌”色与“黑子”的“黑”色相同。清著名学者段玉裁《〈说文解字〉注》说:“‘鸟’字点睛,‘乌’则不,以纯黑故不见其睛也。”

其次,“三足乌”的形状与“黑子”类似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日中有?乌。”东汉高诱注:“?,犹‘蹲’也,即三足乌。”《说文·立部》:“竣,亻屋竣也。”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亻屋者,倨之误字;倨者,踞之借字也,实与‘蹲’同。字亦作‘?’。”因为“太阳黑子”看起来虽像“乌”,但其“趾”不显,“以圆形或椭圆形居多”,“犹‘蹲’也”,故谓之“?”。言“三足”,是表其“奇”,仅像“乌”而已。

第三,“三足乌”的“行为”与“黑子”的变化相似。清张英、王士礻真等纂的《渊鉴类函》载:“《春秋元命苞》曰:日中有三足乌。乌者,阳精。其偻呼也(‘偻呼’,温润生长之言———原注)。”《篇海类编·身体类·足部》:“?,退也,止也,伏也。亦作‘竣’。”《玉篇》:“竣,退伏也。”“三足乌”的“?”———“退也,止也,伏也”及“偻呼”———“温润生长”,与“黑子”的“此生彼灭,时多时少”的变化相应。

第四,“三足乌”与外围的关系与黑子同:均为“金”色。“三足乌”居“日中”,其外围是“金”光闪烁的“日盘”,故又称“金乌”。“黑子”周围因是“金灿灿”的,所以“黑子”的四周也是“金”色的。

最后,“三足乌”的“生”和“死”与“黑子”的出现和消减及其产生的影响同功效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尧之时,十日并出,焦禾稼,杀草木,而民无所食。”可见,当时天气非常炎热干旱。在这种情况下,“尧命羿仰射十日,中其九日;日中九乌皆死,坠其羽翼”(东汉王逸《〈楚辞〉章句》引《淮南子》(今本无))。“十日并出”,可能隐指“黑子”“成群出现”(因“黑子”“时多时少”,而古人又不明真相,故以为日中“三足乌”(黑子)数量不同时,即为不同的“日”)。“十”言极多。这样,“日中九乌皆死,坠其羽翼”,当指“黑子”消减。研究表明,在中纬度地区(尧的活动范围属此),太阳黑子峰值年比谷值年雨量较少,因而干燥;而在“干燥地区”,温度又较高(见(美)J·R·Herman和R·A·Godberg《太阳·天气·气候》P52,P55)。因此,“十日并出”的黑子峰值年必然是“焦禾稼,杀草木,而民无所食”的;当黑子消减(“日中九乌皆死,坠其羽翼”)时,定然是“大地酷暑消尽,万木复苏,百姓重新耕种”(《彩图神话词典》“羿射十日”条。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4)。羿射落“九日”后所余下的一“日”,则应为“黑子”很少或无“黑子”的“太阳”。

综上,“三足乌”当指“太阳黑子”。之所以人们将“三足乌”和“羿射十日”作为神话视,是因为神话是最早的解释系统。屈原在《天问》中所“问”的“羿焉弓毕日?乌焉解羽?”,虽是“上下而求索”的态度,但那时的人尚不具备“求索”该问题的真知。

或许有人会问:王充“说”“日中有三足乌”时,先人是否业已发现和观测过“黑子”呢?回答是肯定的。据《汉书·五行志》载,公元前28年5月10日,“日出黄,有黑气大如钱,居日中央。”这是世界上公认的太阳黑子的最早观测记录。而王充生活于公元27-约97年;他出生时距《汉书》记载的黑子的出现时间已有55年之久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